足彩胜负14场

图片
当前位置: 首页>>朝阳要闻

建外:建设“数字智脑” 打造基层治理新范式

日期:2025-07-03 10:47 来源: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

近年来,建外街道以数字技术为用,创新建设“建外数字智脑”,打造符合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“党建引领、数字赋能、全域协同、共治共享”基层治理新范式,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党建引领“楼域共平台”治理模式一核多元拧成治理“一股绳”

建外街道地处北京CBD核心区,下辖147栋商务楼宇、12个社区,就业人口是居住人口的6倍,是全区商务楼宇最密集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。街道聚焦商务楼宇聚集区的治理问题,创新性提出党建引领“楼域共平台”治理模式,以“数智”建设优化服务质量,趟出了一条解决超大城市商住不平衡地区社会治理问题的新路径。

“我们将辖区楼宇按照所在区域划分为9个楼域,辖区建筑、事件、组织、人口等各类数据关联至数字底座,让147座楼宇在‘共平台’上实现共享。”建外街道工委副书记刘栋介绍,从“支部建在楼宇”到“组织建强楼域”,有效破解了碎片化问题。

“楼域共平台”以“双楼长”机制为骨干,覆盖“9大楼域-147栋商务楼宇-1.6万家企业-30万从业人员”。通过手机端小程序,街道、社区地毯式扫楼走访1.6万家企业,梳理各方人才、资金、信息、发展、阵地等各类要素,形成资源、需求、服务三项清单,构建了楼域企业数据库,推动各类主体彼此间的相互服务、共赢发展。

同时,建立“街道党工委-楼域党委-楼宇党组织-企业党组织”四级组织体系,将各类主体聚合在一起,形成紧密的治理共同体关系。由街道选派骨干力量任楼域党委书记,物业方负责人任副书记,楼域专职党务任委员,组织倾听、汇集、反馈意见建议,让各个层级、不同群体都可以“楼域事务大家议、楼域治理大家谈、楼域决策大家定”。

刘栋表示,从“楼宇”到“楼域”,“楼域共平台”模式破解了过去单一楼宇党建的局限性,探索了党建引领在商务楼宇落实落地的具体路径,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优势。

探索新路径破解治理难题齐参与打通服务“最后一米”

“自从有了‘楼域共平台’治理模式,遇到需要统筹协调的事情,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开诚布公地提出,一起想办法,不仅做到接诉即办,还努力做到未诉先办。”辖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。

面对企业多样化需求,建外街道以“数智”建设优化服务质量,服务好广大企业、职工、劳动者,夯实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础。

建外街道探索“楼域-楼宇-网格”联动式治理新路径,将“吹哨报到”机制与楼域共平台建设结合起来,企业“吹哨”,街道“报到”,楼宇、楼域全部响应。建立楼域党建大会、楼域议事协商会、楼域党委会例会等制度,接待企业、员工和群众来访,就物流外卖、停车管理、环境整治等楼域问题,开展研讨协商,决策解决。一批物流外卖、停车管理、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化解,做到了“小事不出楼、难事楼域办、愁事合力办”。

为有效解决楼宇快递存放问题,建外街道工委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,金桐楼域党委、建外街道骑士联盟党支部、环境和交通部门、顺丰快递党组织联盟等共同参与,商量解决思路。以中海广场为试点,共同对空间布局进行精心设计规划,最终选定地下1层约6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快递统一收发中心,打造远端集结、统一配送、智能领取的“一站式快递驿站”模式,覆盖中海广场区域120余家企业4000余客户,让物流配送快起来、取件效率高起来、周边秩序好起来。

针对辖区楼宇企业和新就业群体众多、流量高、订单量大等特点,建外街道联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新就业群体,设立“1平米关爱一沁心益角”,让外卖小哥“渴了有水喝、热了能乘凉、累了能歇脚、困难能协调”。创新“工会驿站+”服务模式,形成AI智能法律空间站、智慧钢琴屋主题驿站等品牌化服务项目20余项,实现“场地智慧化管理、电力智慧化管控、设备智慧化运行、活动智慧化组织”四化管理,百度、高德地图线上查询、标牌全覆盖。建立24小时智慧骑士驿站,快递“小哥”“扫码即入”,真正让友好服务“时时、处处、事事”可感可知、可达可得。

针对企业白领需求,引入优质医疗卫生、足彩胜负14场:服务项目进楼域,引进欧姆龙健康管理建外方案,打造建外SOHO健康小屋,帮助引入优质医疗资源,为白领解决“生活痛点”问题。

数智系统赋能营商环境数字孪生图谱实现经济赋能

把经济发展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,依托“楼域共平台”机制,以“企业家会客厅”为核心载体,运用镜像数字孪生图谱等,实现经济赋能。

建外街道以贸易产业关系为纽带,依托“灵犀超链”系统,将地区1.6万余家企业深度串联、绑定,梳理贸易产业链200多条,6000多个贸易产业链细分节点,推进中小企业卡位入链,共享发展红利。目前,已经促成“万达与盈科”“互动云间与寰图商务”等369家企业488个合作意向落地。正大中心楼宇党委促成正大集团与国际药食同源研究院、北京奥睦益健康科技研究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签约。

面对招商和企业引进双向对接的需求,建外街道搭建产业空间线上推介平台,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动态监测楼宇出租率、空置率,实时生成三维可视化招商地图,精准解决企业“找空间”痛点。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匹配企业选址需求300余次,楼宇出租率上升12%。经过街道联系,为正大项目招商北京仲裁委入驻产业空间1万多平方米。2024年,街道累计引入873家企业入驻,填补空置产业空间超12.2万平方米。

此外,建外街道还聚焦领域痛点,搭建资源对接平台,联合行业协会、金融专业机构,为企业答疑解惑。今年5月,正大中心楼宇党委邀请盈科瑞诚税务师事务所及地区26家企业代表,就辖区制药企业出海途径交流分享经验。今年二季度累计举办13场企业资源对接会,吸引229家企业深度参与,达成53项合作意向,助力商务金融企业降本增效、提质扩量。

“街道把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,惠企政策每一条都很实在,真真切切把政策红包送到企业心坎上。”正大侨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党务总监任爽说。

实时预警响应体系破题风险洞察智慧赋能打造安全保障、民生服务应用场景

建外街道通过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打造安全保障、民生服务应用场景,实现快速化响应、闭环化管理,以基层数治新生态引领地区发展。

面临高层楼宇密、老旧小区散、“九小”场所多的实际情况,建外着力强化科技支撑,部署集图像感知、红外感知、电流感知、物联感知等一体的全域感知体系。为894家规模以上餐饮单位安装自动灭火系统,为185家小餐饮安装585个智能监控探头,监测“动火离人”等10种异常行为;在9个筒子楼、13个平房区等安装1264个安全用电监测设备,防范用电隐患;在楼宇公共空间加装213套智能烟感设备和99套AI视频设备,2025年一季度火灾数量同比下降60%。

在全市率先开启“数字化+城市更新”危楼安全智能监管模式的探索实践。为10栋高危老旧楼布设46个传感器,实时监测裂缝、倾角等数据,打造居民、产权单位、街道、住建部门、社会力量“五位一体”的房屋安全保障体系,实现对危楼的实时动态监测、精准风险预警和高效应急处置。该项目获2024年“数据要素x”大赛北京分赛一等奖。

依托物联网技术打造“红眼”智能街情调度。整合279个智能监控探头,覆盖23条街巷及盲区,实现火警、占道经营、违章停车等20类场景捕捉识别预警,实时派单推送到管片人员,5分钟响应,10分钟到达现场,15分钟处置完毕上传结果,构建了“线上+线下”一刻钟闭环机制。2020-2024年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成绩全区五连冠。

在民生福祉方面,建外街道推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,搭载居家安全照护健康监测、生活照护、家政服务、线上挂号就医等服务,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平台。为2500名生活自理困难老人配备可视设备,提供安全预警、健康监测等服务,实现居家呼叫上门应答3万余次、各类上门服务6万余次,两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。

刘栋表示,街道坚持党建引领“共治进圆”,实现指挥调度“一盘棋”、问题处理“一站式”、人员力量“一股绳”,以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。